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上海今年前十月新增58万余就业岗位

发稿时间:2019-12-16 10:25:18 来源: 文汇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行至年终,记者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作为“六稳”之首,上海“稳就业”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今年以来就业形势保持稳定,1月至10月新增就业岗位58.06万个,累计帮扶1万余人实现创业,帮扶4万余名新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今年初,上海制定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一系列稳就业措施,突出“四个着力”,不断加大稳岗位、防风险、兜底线和便民服务力度。

   激发创新活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上海已连续实施四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行动计划,推动各区开展创业型城区和社区创建,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新活力。申城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来自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市民整体创业活动率达12.7%,实现连续14年增长。

  几天前,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杨浦区共同建设的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迎来十周岁生日,这是全国首个由政府打造的无门槛、全要素、纯公益创业公共实训平台。“创客的春天来了!”活动现场,许多在此孵化、接受培训的创业者吐露心声,从孵化企业、资金获取到项目支持,一系列创业帮扶措施恰似春风拂面。

  上海新眼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基地孵化出的眼科诊疗器械隐形冠军。董事长汤德林回忆,创业之初最大的难题就是寻找办公场所,实训基地不仅为其公司减免了办公室租金,还免费提供大量实验设备。遭遇资金周转困难时,他参加了基地组织的创业沙龙,一举获得500万元天使投资。扶上马、送一程,在一系列帮扶措施支持下,汤德林的企业由最初的三人创业团队成长为目前拥有120余名员工的新三板上市公司。

  汤德林的故事正在这片创业热土上不断上演。目前,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已建成创业能力实训、产品实验试制、创业企业孵化、创业服务平台、现代服务业高技能实训和国际培训六大服务平台,形成“能力实训—实验试制—孵化落地”的完整创业服务链。十年间,2300多家企业在这里孵化成长,直接带动1.3万多人就业,累计实现产值6.7亿元。

  鼓励就业带动创业,上海打出了一套政策帮扶、服务载体建设、创业氛围营造的“组合拳”,针对小微、初创企业等重点帮扶对象,实施创业一次性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并探索构建能力测评、创业培训、创业见习、专家辅导相结合的进阶模式,不断提升创业者自我造血能力。此外,上海还推出“双创e贷”政策性融资担保产品,引入多家经办银行,推动创业担保贷款落地见效。在服务载体建设方面,目前全市累计认定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14家,为高校和中职院校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创业指导站61个。

   打造“兜底线”就业保障体系,加大稳岗位力度

  近年来,全市就业总量保持稳定增长。针对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离土农民等重点帮扶群体,上海精准施策打造“兜底线”就业保障体系。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上海推出相关促进计划,并会同苏浙皖三省创新机制排摸毕业生在长三角跨区域流动情况,进而提供精准服务;针对失业青年,上海将就业启航计划的帮扶对象范围由失业一年以上扩大到失业半年,今年前十个月共帮助近850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在促进离土农民就业方面,上海建立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相适应的就业服务制度,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实现就业转型和收入增长,前十个月,共为超过1.3万名建档立卡农民提供就业服务,其中有7300余人实现就业。

  上海积极落实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劳动者技能,前十个月,全市参加职业培训者逾80万人,其中享受培训补贴的有76万余人。

  与此同时,上海还通过实施一系列“降、返、补”政策,不断加大稳岗位力度。今年本市大幅降低社保费率,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从20%降至16%,为企业减轻了压力。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继续实施,“不见面”审批制度不断完善,通过网上经办平台,实现从受理到发放“一次都不用跑”。截至10月底,已有7.31万家单位获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涉及金额19.86亿元。(记者 周渊 汪荔诚)

责任编辑:田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