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大赛举办,让职业技能工作者备受鼓舞

发稿时间:2020-12-11 11:00:1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广州12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赛场井然有序,选手操作不慌不忙。”经历比赛首日的忙碌,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焊接项目裁判长、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景凤的嗓音已略带沙哑。

  12月10晚,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焊接这一行,规则意识很重要,这些年来,总担心年轻选手没有规则意识,但首日比赛,选手每一步操作都按照规范来,戴好防护工具和劳保用品,整齐摆放工位辅助工具,非常注重细节。

  在刘景凤看来,连续多年世界技能大赛的训练选拔,对年轻选手有良好的带动作用,以赛促训练有成果,自己作为“老技术”,非常欣慰。

  更让她欣慰的是10日比赛中选手的亮眼表现。“除了操作规范性,明显感觉,这次选手技能水平比以往比赛进步,拔尖儿的选手多了,初步感觉,有将近一半的选手非常突出!”

  她介绍,大赛焊接项目考核四个模块,总共时长18个小时,但在考核上更加细致和完善,根据世赛经验,严格扣分标准,让每一个错误都有处理标准和依据,让竞赛过程更加公平、透明。

  她补充道,世赛对技工培养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提升青年技工的职业素养、精神风貌和技能水平,而本次大赛举办,则让职业技能工作者备受鼓舞。

  但她同时谈到,一直以来,高水平技能焊工紧缺成为现实难题。“包括航天航空、铁路等等,很多行业都渴望高技能型焊接人才。”

  在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随着5G 遥控技术、故障诊断、辅助操作等技术的应用研究,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设备、新技术产品投放市场,更需要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支撑。

  10日,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董事长曾光安也和记者谈及此问题。该企业成立于1958年,企业生产的轮式装载机作为官方指定设备,亮相本届大赛中的世赛选拔项目“重型车辆维修”比赛现场。

  “曾经,焊接工人在社会、企业的地位一度是‘香饽饽’。”曾光安告诉记者,制造业中,焊接始终是一个核心技能工种,虽然工作内容和场景已发生变化,但社会上对此工种的认知度还是不够,学校招生难、企业招工难成为常态,年轻人对于技术工作兴趣削弱。

  他感慨,缺乏智能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影响制造业企业生产工艺创新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也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重要瓶颈。

  “企业能在大赛中,和同行交流,努力找到产品和服务改革的方向。”让曾光安欣喜的是,大赛提供了技能竞赛政企合作平台,有助于多方合力、延伸思考,如何为技能人才设置多维发展通道,如何动态实施技能等级培训与认定,如何实现政企、校企战略协同层次和水平提升等。

  “目前,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培养模式,如何促进产教融合,也是亟需考虑的问题。”他呼吁,希望通过大赛影响,把技能人才地位提升到更高层次。同时,企业应对铸造工、电焊工等岗位员工给予特殊福利政策。“未来如果没有根本改变,很可能导致此类岗位人才断档,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学校争做推动人才变革的领头羊。”

  刘景凤也坦言,自己经常和同行谈到一个问题:“你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学焊接么?”

  她告诉记者:“什么时候,当我们回答‘是’,这就代表,这个职业的又一个春天来到了。”

  她认为,大赛过后,还需“趁热打铁”,政府和职业技能工作者共同努力,持续提升焊接技能人才的待遇、社会地位、从业尊严,让从业者有一份获得感,这份职业才会越来越有吸引力。

责任编辑:工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