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团团送岗位 >> 正文

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稳定”,好于预期

发稿时间:2020-12-11 11:00:01 作者:孙庆玲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10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今天,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在第11届新华网教育论坛上表示,因受高等教育普及化、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转型升级、中美战略博弈等方面的因素叠加,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2020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果总体稳定,好于预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摄

  根据2020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吴爱华介绍,从学历层次来看,相较于本科生,高职生与研究生具有一定就业优势;从专业结构看,工学、理学专业大类具有一定就业优势,法学、历史学等专业大类存在一定就业困难,专科类中生物与化工大类、能源与材料大类、土木建筑大类具有一定优势,公安与司法大类存在一定就业困难;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具有明显就业优势。此外,从岗位类型结构来看,政策性岗位同比增加73.4万人,市场性岗位同比减少25.2万人,“从最新的形势看,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的比例在提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摄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20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平均起薪为5290元/月,2021届毕业生的薪资预期较2020届更高。对此,吴爱华认为,薪资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要引导毕业生更加理性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薪资水平。

  根据教育部的公开数据,到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51.6%,在学总人数达到4002万人,我国已经实现了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普及化阶段的跨越。今年,高校迎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后的首个“就业季”,吴爱华认为,目前我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偏低,未来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还会增大,产业升级也需要更多大学生。

  面对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吴爱华认为,高等教育的使命和目标应该有新的发展。“在普及化时代,除了提升学生的薪资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他的工作做准备,这两方面都要平衡好。特别是应用型、职业型高校,要更多地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做好准备”。

  吴爱华强调,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必须要把就业工作作为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每一个学校来说,都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是检验学校各项工作的最直接指标,是检验学校服务社会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高校要从政策、产业、企业、技能、区域、创业等方面为学生挖掘更多的就业新空间。

责任编辑:工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