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就业创业

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代表委员热议:助力乡村振兴,职业教育何为

发稿时间:2021-03-14 12:54:15 作者:李萍 欧媚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甘肃省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辛存生(左二)对当地妇女进行技术指导。特约通讯员 闫锁田 摄(资料图片)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乡村振兴成为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的新重心。

  “作为脱贫攻坚‘排头兵’的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在谈及乡村振兴话题时建议,以职业教育为引擎,带动乡村振兴进入快车道。

  脱贫攻坚成果怎么巩固?

  健全帮扶长效机制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在5年过渡期,如何确保贫困村脱贫不返贫、不产生新的贫困人口,成为“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应当迈好的第一步。

  “职业教育侧重实践技能培养,具备‘拔穷根’、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特色,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说,“在脱贫攻坚中,职业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兜底’上,即‘职教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要防止返贫,还是要持续做好兜底。”

  他建议,建立职业教育“兜底招生”“倾斜招生”的制度体系,保障贫困边缘群体和易返贫家庭学生能够更大范围和更大限度提升受教育水平。同时,打通贫困学生就读中职—高职—本科的路径,并鼓励学生回到生源地农村地区就业,推动农村全面发展。

  创新帮扶模式是职业教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另一路径。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曾参与帮扶四川省深度贫困村——凉山彝区瓦子村,帮助当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西门塔尔”肉牛品牌。他认为,脱贫地区村民普遍存在职业教育缺乏、职业技能滞后的问题。因此,更应该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作用,组织师生深入脱贫地区进行科技帮扶、精准帮扶、特色帮扶,开展农村劳动者和返乡农民工的针对性培训,促进农民全面发展。

  此外,健全职业教育长效帮扶机制,仅仅依靠当地还不够。李孝轩建议,继续实施“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行动计划”,以促进当地乡村振兴为目标,强化东部职教联盟与中西部中职学校的帮扶制度体系,确保帮扶成效落到实处。

  乡村建设人才从哪里来?

  盘活存量培优增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

  然而,人力资本的培养和积蓄并非易事。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进村、90后不提入乡、00后不当农民,这似乎已成为当代人的普遍心态。”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工商联专职副主席李青对当前农村人口单向流出、乡村就业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表示忧心。

  没有人才,乡村振兴就缺乏支撑。李青建议,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然而,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朱晓进看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渐渐被边缘化”,虽然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总数和在校学生总数不断提升,但并没有转化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人才优势,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存在招生难、用人难的问题。

  李孝轩认为,农村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短板,尤其是地方职业院校与乡村发展的契合度不够高,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需求有脱节。

  “涉农类、经营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供给不足,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知识、管理技能等方面的职业教育体系仍显缺乏,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细水长流’式内涵发展。”李孝轩分析。

  朱晓进建议,职业教育面向乡村振兴,应该采取更务实、接地气的工作思路,通过盘活人才存量,吸引人才增量,解决人才培养输送与乡村发展所需精准对接与长期对接的问题。

  他认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应该让农民群众唱主角。职业院校可以构建面向农村的招生制度,既可以有全日制办学,也需建立适应各种涉农培训需求的弹性学制。将农民职业培训纳入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开展多层次、系统化的涉农培训,让农村职业教育成为“最受欢迎的教育”,让农村人才真正“留得住”。

  李孝轩则建议,职业院校应该转变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方式。在培养学生时,应该面向乡村需要的、职业教育能做的、学生愿意去的“找交集”——围绕乡村基层治理、创新创业等需求,在学校系统训练当中,针对农村应用场景进行实习实训,培养乡村振兴的种子选手。

  乡村产业如何兴?

  专业调整服务升级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但近年来,农业生产技术滞后、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观念匮乏等问题严重限制了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李孝轩以“走地鸡”举例。“这种散养鸡在当地卖不起价钱,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却很有市场,但当地人还不会使用电子商务技术。而且像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很多都不成系统。”

  他认为,职业教育要针对农村需要的产业设置专业,比如种植、养殖、农产品精加工、农业管理和经营、电子商务等。

  在朱晓进看来,职业教育可以根据当前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创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可以借鉴医疗行业‘全科医生’做法,打破涉农专业设置过于细化的界限,设立有利于农业农村工作开展的大专业——大农学专业、农工商专业、乡村服务专业等。”朱晓进建议。

  此外,乡村产业发展趋向特色化、差异化,区域职业教育更要服务区域特色。

  苏华认为,职业院校可以建设一批服务当地特色产业的优势专业,为乡村产业发展献“技”。

  他建议职业院校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中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重点支持一批特色优势专业。高职院校还可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根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特色专业,与乡村产业建立长期的帮扶合作机制,将产、教、研深度融合。

  此外,苏华还认为,职业院校可以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智库”。他建议,职业院校师生可以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创新工作,探索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和运营模式,助力乡村打造主题特色文化品牌。

责任编辑:工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