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就业

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嘉兴全力稳就业筑牢百姓幸福根基

发稿时间:2024-08-05 13:58:00 来源: 嘉兴日报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

  2024年以来,嘉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万人;2023年,嘉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64.3%,而2024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增加到了69.26%,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是民生,见证着嘉兴市就业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精准施策,许重点群体安心顺遂

  8月4日,骄阳似火,在一家科技有限公司内,一份行政工作让小涛倍感珍惜。

  35岁的小涛是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人,幼时因车祸不幸右手残疾,成年后找工作本就困难,结果身体还查出了尿毒症。“用雪上加霜来形容,也不为过。”彼时的小涛只觉得人生跌落到低谷。

  紧盯困难群体就业考验着城市智慧。当地人社部门在排摸中得知情况后,小涛的名字就被“重点关注”。对接企业要求、了解小涛需求,前前后后数次牵线搭桥,终于在2024年3月开花结果。

  “是在镇里组织的一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上,我参加了公司的最后一轮面试。”小涛清楚记得,在镇里工作人员的精心对接下,不仅当天下午办理了入职,现在每个月还有几千元工资。

  事实上,小涛感受到的不仅是自身价值的实现,还有嘉兴紧盯困难群体就业的城市温度。

  近年来,嘉兴开展重点群体摸底走访8.78万人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27万人,近3年就业困难人员数量持续减少。

  变化,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同样亮点纷呈。

  前不久,陈晓洁毕业后收到了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录用通知。作为嘉兴南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她在大四时进入了校企合作试点班。

  “试点班的课程让我们接触到了专业的企业导师团队和优质的学习实践平台,经过培训后还获得了一些证书。”让陈晓洁感触颇深的就业背后,是嘉兴陆续开展“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特色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近年来,嘉兴还指导各高校持续用好“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嘉兴大学的何浩宇将“嘉人卡”状态更新为“需要就业”后,很快就与嘉兴某科技公司达成就业意向。

  2023年,在嘉6所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3.16%,驻嘉高校和职业院校留嘉就业人数11313人,总留嘉率达到了57.5%,创历史新高。

  引导扶持,放大创业带就业效应

  “我们通过互联网+农业模式,通过村企合作形式,带动村民就业……”在2024嘉兴市“启航杯”创业创新大赛决赛现场,王天云的创业项目吸引一众目光。

  2017年5月,王天云辞职后来到嘉兴,走上了“园艺+互联网”的创业路。“嘉兴不仅地理位置好,对于返乡创业还有很多好政策。”正如王天云所言,嘉兴在浙江省首创返乡入乡创业“十法”,吸引人才返乡入乡。

  因为一个基地的建设,王天云对政策的理解更加具象。“我们与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联合成立园艺有限公司,建设了一个融直播、发货、花园为一体的新农业示范基地,直接解决就业200多人,带动当地农户400多家。”王天云说。

  当王天云的基地通过租金、分红等模式反哺桃园村年收益600万元时,嘉兴已组织开展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培训班51期,全市2023年实现返乡入乡创业3152人,带动就业1.38万人,获评浙江省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平原实践基地。

  优化创业环境、迭代创业品牌,因为一场“红船杯”嘉兴全球创业创新大赛,王道雨带着某医疗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落户嘉兴,如今企业越做越大,对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而在嘉兴,与此相同的创业故事还有很多。

  近年来,嘉兴先后迭代出台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文件20余个,兑付各类补贴补助资金。与此同时,迭代《嘉兴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2024年以来,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多元。

  眼下,嘉兴市已有1100多位市级领军人才完成了从“背包客”到“企业家”的转型,以创业促就业呈现“千帆竞发”的喜人态势。

  搭台织网,全方位拓宽就业半径

  每天下午两点,家住嘉兴市南湖区的吴丽就下班回家,休息一会后去学校接孩子放学。而在半年前,如何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利用零散空余时间实现就业,还困扰着吴丽。

  “我在南湖区零工平台上找到的这个工作,上午9点到下午2点的工作时间,也不影响接送孩子,我觉得非常好。”今年初,吴丽在南湖区零工市场进行线下“匹配”后,来到家附近的一家餐饮店工作。“还有一些邻居同样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了保洁、搬运、电商、操作工等时间灵活的岗位。”

  事实上,让吴丽感到满意的零工市场已遍布嘉兴全市。“综合配建了零工市场的就业服务站内有各种岗位可选择,只要肯干就不愁找不到工作。”嘉兴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已建成“好就业”服务站27家,其中校园“好就业”服务站6家;建成人力资源综合市场15家、零工市场21个,为3.29万家企业提供服务,惠及劳动者62.38万人次。

  就业服务站让就业渠道更宽,嘉兴也着手从“源头”稳定就业存量。“去年,嘉兴营商环境列全国地级市前十,并多年位居营商环境无感监测全省前三,为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提供了沃土。”嘉兴市人力社保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处长朱敏瑜坦言,经营主体做大了,就业岗位自然而然就会多起来。

  近年来,嘉兴不仅联合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制定了长三角首个《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和协同仲裁服务规范》,还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三年行动,累计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399家、示范园区49个,其中国家级10个。此外,连续8年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员21182人,持证7944人,并推动签订电子劳动合同累计70.73万份,总量列浙江省第二。

  当营商沃土长出“企业森林”,嘉兴通过推进市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构建“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统筹全市16所职业技工院校、80家技能培训机构、32家社会评价机构、10家公共实训基地以及企业培训中心、村(社区)培训阵地等资源,让求职者就近学技能、掌握技能。

  “我们很快就有‘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的证了。”不久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正式启动,不少在校大学生通过考试后,将取得电工、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农业技术员等求职“敲门砖”。

  眼下,秀洲区王江泾镇居民史丽华正在备考养老护理员中级证,顺利拿证后,每月收入将有7000多元;嘉兴经开区郑银辉通过“就在经开”微信小程序成为一名配菜员;桐乡籍大学生濮天琦通过“学子码”成功入职双环传动公司;海盐居民张杜良实现了灵活就业,上班、顾家两不误……

  从乡村到城市,从白天到黑夜,从新入职到换岗位……在嘉兴,稳就业的故事每天都有发生。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