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董兆瑞)4月22日,海淀区新就业群体系列服务项目发布活动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记者了解到,此次海淀区共发布10大类87项系列服务项目,涵盖了新就业群体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类场景,旨在提升新就业群体在医食住行、权益保障、职业成长、社会融入等方面的获得感。
活动现场,海淀区10个部门通过介绍服务项目和点亮暖“新”地图的形式,接力发布了医疗健康、就餐优惠、居住便利、助力畅行、技能提升、权益保障、服务站点、暖心关爱等8个服务板块内容,推出新就业群体“友好医院”、“海淀食堂”、爱心商户就餐优惠、“社区暖居计划”、充电换电、“小哥学堂”、技能培训“大篷车”、“小哥专属普法律师团”、“全时驿站”、家庭关爱等具体举措,为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亮思路、寻方向、链资源、出实招。
例如,在医疗健康方面,海淀区提出从医疗健康服务、从业健康体检、生殖健康服务、院前急救技能培训等层面,提供多方面保障服务。具体包括引导新就业群体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享受“线上”健康咨询、慢性病与多发病的专项筛查与预防、延时服务、转诊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持续推进海淀医院“新就业群体友好医院”建设,开通专属“线上健康咨询平台”;定期为新就业群体开展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院前急救技能培训等。
在居住便利方面,海淀区将开展“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试点,选取部分租金低、条件合适的一定量的宿舍型房源,面向新就业群体租赁,满足“一间房、一张床”多元化住房需求。同时,海淀区还将探索实施“社区暖居”计划,探索发掘一批社区租房资源,选择安全适用空间,面向工作稳定的新就业群体提供租赁服务,推动其更好融入社区生活。
在助力畅行方面,海淀区提出开展续航提升行动、开展新就业群体交规培训等服务、畅通“最后一公里”服务路径等服务项目。如围绕小哥取餐,在大型综合性商圈周边推动建设小哥驿站、设置小哥停车区、增设充电桩换电柜、小哥专属电梯、张贴商场导览图等。针对餐饮企业聚集的“微商圈”,因地制宜利用好街边设施,推动商户为骑手提供等单专座、热水、避雨、优惠餐等。
在技能提升方面,海淀区将实施新就业群体学历教育提升计划,依托中关村学院(海淀区职工大学、北京开放大学海淀区分校)学历教育资源,面向新就业群体提供高起专、专升本等学历提升服务,在毕业后全额资助学费。还将打造“线下”新就业群体“小哥学堂”,结合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和实际需求,围绕形势政策、职业技能、社会融入、文化艺术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课程和交流活动等。
“之前在跑单的间隙就经常去各类暖新驿站休息充电,今天在现场又听到了更多的暖心服务项目,既全面又实用,能解决我们工作生活中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医食住行、技能培训、权益保障这些方面,确实是我们需要的。”来自美团的外卖小哥王兵臣说,“我也会积极融入海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成为社区的好帮手,做些实事,向社会回馈一份温暖,树立起维护好我们这个群体的形象。”
海淀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淀区将坚持“全域覆盖、全时响应、全程服务、全员联动、全心守护”的“五全”理念,整合全区26家委办局和单位、29个街镇和15家平台企业资源,推动各系统、街镇、高校、企业打出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组合拳”,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在医食住行、权益保障、职业成长、社会融入等方面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