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 实习生何奕辰、徐雨舒、俞佳一、顾玥
人工智能岗位最高年薪开到150万元;腾讯今年校招岗位超7000个,人工智能岗位超60%;AI机器人根据关键字为求职者定制招聘会“求职路线”……这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日前在“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现场看到的景象。
此次,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主力的“大湾区招聘天团”来到上海,包括华为、腾讯、比亚迪等在内的751家用人单位带来3.5万个优质岗位赴沪揽才,吸引超2万名求职者入场,线上活动参与量突破31万人次。瞄准上海的众多顶尖高校,大湾区抛出诱人的“橄榄枝”,提供的服务和待遇堪称“顶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深入招聘会现场,探访广东“顶配引才团”的引才策略。
扫一扫看视频《有料青年|文科生勇闯招聘会》
全场年薪超50万元岗位超4500个
这场招聘会由教育部、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是全国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来沪揽才是“必然选择”,“上海拥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顶尖高校,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等学科领域优势显著,与深圳重点发展的半导体、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高度契合。”这名负责人说,上海近年来依托国际化城市定位与开放型经济体系,吸引了全球科研人才及跨区域流动的高校毕业生,为粤企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提供了精准匹配的智力支持。
现场招聘企业涵盖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三大类别,世界500强企业华为、腾讯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高校同场引才,深圳中学等200余所中小学组团招聘,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人才链。岗位需求呈现显著技术导向,集中在机器人、半导体、AI算法等前沿领域,机械设计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技术岗位需求旺盛。市场拓展类岗位涵盖国内外业务销售等方向,职能支持类岗位保持稳定供给。
值得注意的是,本科学历需求是这次招聘会的主力,硕士、博士学历的岗位需求也十分旺盛。据主办方统计,全场年薪超50万元的岗位超过4500个,其中百万年薪岗位达800余个。例如,机器人算法工程师年薪约为40万元至90万元,AI大模型算法专家年薪约128万元。
鹏城实验室现场负责人透露,为支撑中国算力网等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该实验室计划新增引进400名科研人才,专业覆盖信息通信、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十大领域,顶尖人才年薪可达150万元。
腾讯集团校园招聘负责人顾宸宁表示,今年校招岗位突破7000个,较上年增长40%,其中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岗位占比超60%,重点强化前沿技术领域人才储备。此外,腾讯还提供实习岗位,实习薪资为5500元至15000元不等。
“深圳机器人企业多、产业生态完善,与我的机电专业高度契合。”上海理工大学的张同学表示,自己一直关注深圳智能制造企业的招聘信息,“这次能直接与企业HR交流,获得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万同学坦言,深圳的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不仅能提供顶尖的研发环境,薪资水平在行业内也很有竞争力,“对我很有吸引力”。
招聘会像一个“懂你的求职搭子”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招聘会像一个“懂你的求职搭子”,为求职者带来智能化新体验。
步入展厅,“AI数字导览一体机”成为年轻人们的求职好帮手。该设备通过AI算法,依据求职者提供的专业和求职意向自动生成“专属路线”,将751家企业的3.5万个岗位按“机器人算法”“半导体研发”“教育医疗”等标签分类,能快速筛选出适合的岗位。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专业大四学生王同学的目标求职岗位是“AI算法工程师”,他输入关键词后,系统推荐了逐际动力、云天励飞等5家企业,相比传统“海投”模式效率大幅提升。此外,如果现场没有找到合适岗位,求职者还能在设备上登记个人信息,实时追踪后续岗位匹配情况。
除了筛选岗位,现场还有机器人提供政策答疑“一对一”服务。记者注意到,一个名叫“伯乐”的机器人吸引了不少求职者前来咨询。当被问及就业政策相关问题时,它能快速精准地给出解答。
本次招聘会首次引入校友会资源搭建沪深英才就业发展桥梁,有14所上海高校的深圳校友会入场办展。共青团深圳市高校校友联合委员会创始人吴海宁介绍,希望通过校友会的力量,吸引学弟学妹们来深、来粤工作。
“我们来给大家信心,让师弟师妹们知道来深圳有大师兄大师姐的关心和照顾。”复旦大学深圳校友会常务副秘书长仇涵介绍,复旦大学深圳校友会设立了法律、医学、金融、教育四个专业分会,各领域均汇聚了行业领军人物。这些来自不同分会的资深从业者,能为前来咨询的学弟学妹们提供行业咨询、实习机会对接、职业发展规划等多方面的精准资源支持。
引人才必备“政策大礼包”
上海被誉为“长三角人才集散中心”,人才国际化、高端化是上海人才市场的标签。在长三角经济圈核心区展示深圳机遇,相当于架起贯通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引才桥梁。
“我们来上海办这场招聘会,不仅带来了很多优秀企业,也带来优质的人才政策。”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处长蔡禹星介绍,“政策大礼包”是这两天招聘会上大学生们咨询最多的内容。
去年,深圳首创“人才引进入户一件事高效办”模式,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通过线上平台最快24分钟即可完成审批。今年,深圳又推出新入户本科生、硕士、博士生活补贴新政,大学生可根据学历和行业不同,分别获得1.5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生活补贴。在安居保障方面,深圳提供“15天免费求职驿站+过渡性人才公寓+长效住房补贴”三重保障网络,为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消除后顾之忧。
记者注意到,招聘会现场专门设置了留学生服务专区,为远在海外无法到现场投递简历的留学生们提供视频连线面试服务。实时数据显示,有390名海外留学生通过云端面试系统完成“跨国求职”。
猎聘网发布的《2024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显示,在就业市场上,上海和深圳作为一线城市,位列应届留学生求职需求城市前三。
为加大对世界名校留学人员的引进力度,上海推出差异化落户政策:在满足留学人员落户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学人员,取消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沪工作后可直接申办落户;毕业于世界排名51名至100名院校的留学人员,全职来沪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后即可申办落户。
针对创业群体,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在招聘会上详细解读了“鲲鹏青年创新创业行动”的政策亮点:采取“先入库,后支持”工作机制,为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业项目提供奖励资助和研发资助,入库项目最高可获100万元创业补贴。针对来深创业的留学归国人员和港澳青年,提供留创园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场地支持,同时可叠加享受人才政策、科技金融等全方位保障。
“100万元对于初创团队来说,是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一带队来沪招聘,同时密切关注着最新政策。陈宁一本人就是2014年从海外归国到深圳创业的。
上海本地针对留学人员申办企业提供“管家式”创业服务,提供3万元至50万元资金支持及房租减免等优惠。目前已设立16个创业园,形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特色集群。
此次“双城人才会”的背后,深沪两地的竞合格局正在悄然形成。深圳以“产业链+政策链”构建创业闭环,上海依托国际化生态打造就业高地,这种战略差异化为人才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空间。